气象知识网站

首页>精彩文章>旅游气象

领略巴渝山水,探寻气象万千

“重庆”之名为南宋光宗时所取,在此之前重庆先后曾有江州、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等名,这些名称均为历代政权确定的行政区名,即重庆历史上的“正名”“学名”。在这些“正名”之外,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重庆还有一些人们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名称,也就是它的“别称”。在重庆诸多别称中,使用最广泛的当属“山城”和“江城”。重庆城池起于渝中半岛层岩之上,自古以来予人的印象便是“沿江为池,凿岩为城”,便是“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便是“俯瞰石城如龟,自下望之若天半然”。一言以概之,“山城”二字就是重庆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城市特质。“江城”这一别称不惟重庆独有,仅在长江流域就有武汉、宜宾、泸州、芜湖等城市也有此称。但重庆这座“江城”,自有与他处不同的特质。重庆的“江城”是江、山一体的“江城”,无论是“堑岩为垒,环江为池”,还是“片叶沉浮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山和“山城”的存在使得两江江流窄急、与岸高差大而更具气势,江与岸、城形成了更加立体的空间关系,在营城造景上绝异于中下游的其他江城,从而独具了重庆的“江城”特色。

南川平分秋色 汪新 摄影

气候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上游地区,以江城、雾都、山城著称,总面积8.24万千米2,辖38个区县(自治县)。地形高差悬殊,最高处为大巴山的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处为巫山长江水面。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6~20℃,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年降水量950~135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64.4%~89.1%;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年均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风速0.7~1.8米/秒。

“雾都”与“火炉”作为重庆两个曾经广泛使用的别称,与“山城”“江城”一样,也是伴随着重庆在抗战时期特殊地位的提升而出现并广为传播。尤其是“雾都”,因其自带一抹文艺的朦胧色,甚至一度成了重庆的代名词。重庆之热广为人知也是始于20世纪初,当时,重庆、武汉、南京有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说,而重庆受此影响尤甚。科学地讲,我国许多城市的夏季炎热程度与持续时间并不比重庆逊色,重庆之所以能以“火炉”闻名,固然是其四山围塞、两江环绕等特殊地理环境造就的气候特点,且近现代以来其较高的城市地位和知名度注定所受的关注度也更高,尤其是近现代时期众多名人对重庆之热的渲染,以及之后“三大火炉”进入教科书后对一代又一代人持续的影响,都让人们强化甚至“高估”了对重庆之热的认知。

天气景观

长江挟带着来自高原的力量,自西向东逆地势而贯穿市境,嘉陵江、乌江等大河则自南北奔来,开高山辟深峡,最终造就了重庆山水的大开大合,形成了众多世界级的景观。重庆降水丰沛,雨季有如“巴山夜雨涨秋池”般的大雨,也有细雨蒙蒙般的别致风味。此时沿着大宁河而建的巫溪宁厂古镇一路走去,周边一片白茫茫,却有古老房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身处仙境。等雨后初晴,是赏云海的最佳时刻。“除却巫山不是云”“朝辞白帝彩云间”,自古重庆的云景观就深入人心,前往渝北周家山、奉节金凤山、秀山川河盖、彭水摩围山、开州雪宝山、綦江古剑山等较高海拔地区,于山巅之处俯首云层,牛奶般浓稠洁白的云层笼罩着下方的房舍与田地。在南川金佛山,因其特殊山形,流动的云海漫过悬崖,向下飞泻而去,还会形成壮观的云瀑,震撼人心。

重庆海拔高差2650米,不同高差的山水景观与日出、日落、虹、宝光、彩云、朝霞、晚霞、雾霞等光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如梦如幻的光景观资源。开州汉丰湖水与晚霞共一色,微风轻拂下,水面波光粼粼,犹如一条随风飘扬的五彩丝绸;彭水摩围山景区晚霞与云海奇观,晚霞变幻、微风轻拂、树影婆娑、云影流动,形成了“霞、影、风、云、树、光、山、色”浑然一体的优美景观。“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即是重庆天光景观和山水景观相映生辉的真实写照。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时间,重庆光景观因与“水光山色”的相互交融而独具魅力。

气候环境

重庆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叠加季风与地形因素影响,不仅是我国中部低山向西南高山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还是我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低于400米的长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高于17℃左右;海拔高于2000米地带,如巫溪的西流溪,年平均气温为5.3℃。在海拔比较高的山区,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变化,会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景色。比如,在两千多米海拔的南川金佛山,不同树种的树叶变色时间、范围、颜色各不相同,由此呈现层林尽染的彩叶景观;酉阳板溪红叶在金秋时节的主色调虽然是红色,但绯红、桃红、紫红、嫣红、朱红的红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别具韵味;兰英大峡谷最具视觉冲击力和最深的峡谷、高瀑、险峰、奇山与红叶融为一体,使得妖娆红叶呈现气势恢宏的特征。此外,红枫、火棘、银杏等不同植物与当地山水景观的融合共生,让重庆物候景观资源独具特色。

重庆地貌以喀斯特山地为主,是降水作用对地形造成的侵蚀形成的雨蚀遗迹,其上发育的喀斯特天坑、地缝、竖井、洞穴等多种喀斯特景观也都烙上了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的标签,多集中在长江三峡一带,比如奉节天坑地缝、云阳龙缸景区,以及渝东南地区武隆的天生三桥、黔江蒲花暗河等。重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还催生了丰富的气候养生资源。炎炎夏日,江津四面山、石柱黄水、武隆仙女山、彭水摩围山、北碚金刀峡、奉节天坑地缝、万盛黑山谷等多处避暑旅游胜地平均气温十几摄氏度,人们争相前往避暑游玩。寒冷冬日,以温泉为主题的避寒气候养生资源深受人们的喜爱,北碚、九龙坡区等多处都有开发成熟的温泉度假区。休闲时,可以去往山野间,呼吸清新空气,放松心情,巫溪红池坝、城口亢谷、南川山王坪、石柱黄水、江津四面山、梁平百里竹海等地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好,是养生度假的好去处。

人文气象

重庆还是座有着悠久气象历史文化的城市。始于唐广德元年的涪陵白鹤梁,镌刻着不同时期的名家书法,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见证了当地的气候变化,如今由于三峡工程被保护,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成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气象事业在重庆得到蓬勃发展。1938年1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西迁至重庆,1941年10月我国首个气象行政机构中央气象局在重庆成立,设总务、测候、预报3个科,辖17个测候所、96个雨量站,掌理全国气象行政事宜,现在成为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的一部分。抗战时期,1943年4月以重庆为基地的中美气象情报合作开启,在歌乐山总部内设的气象总台,辖165个气象站和通讯电台。1944年秋,我国高校首个气象系——中央大学气象系在重庆成立。这些气象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特征,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除了气象历史文化遗产,人们还善于利用自然气候资源建造出便利的设施,比如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建设风电场,武隆寺院坪风电场、奉节金凤山风电场、石柱千野草场风电场等,如今也成了网红旅游景点。高海拔地区冬季气温低,每年会下雪,利用气候条件再加人工造雪,在这里建设的滑雪场,又为冬季的人们增添了一项娱乐活动。

高山、峡谷、江河是重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底色,也是重庆气象旅游资源的特色。欢迎来到重庆,观赏多样的气象气候景观,感受气象历史文化的底蕴,体验山城的独特魅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