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金菊染汴城
只能观看你美丽的容颜,却不能抚摸你尊贵的脸庞;来到开封,才理解了你声名远播的原因。
10月的开封是菊花的开封,金灿灿的主色调,迎合了千年前北宋帝都的皇家气象。
每年的10月18日—11月18日,是开封的菊花花会时期。老天爷善解人意,往往在这个时间段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整整一个月,人与菊花共舞,菊花与人狂欢。
花展主会场设在龙亭。
龙亭位于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建于六朝皇宫的遗址之上,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既有北方宫殿雄宏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龙亭前的潘杨二湖,碧波浩渺,烟霞笼翠。人们将龙亭视为“古都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封人痴迷菊花的传统习俗更甚。开封市顺应历史潮流,于1983年将菊花命名为“市花”,并确定每年金秋十月举办“菊花花会”。
自此,古老的菊花焕发新生。
漫步开封街头,能让你切切实实感受花会蓬勃热烈而又韵味悠长的氛围。此时的公园、景点和大街小巷,瞬间变得五彩缤纷。人们熟知的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清明上河园、翰园等著名展区,成了菊花的海洋。这些菊花造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着大批当地及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一贯低调的汴京城,此时出落得鲜活靓丽,楚楚动人。
不入其境,难以想象菊花的壮观和赏菊人的如痴如狂。
开封坐落在黄河南岸,郑州之东,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这个常住人口80万的城市,从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到电视剧《水浒传》,早已为世人熟知。
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咏开封诗句。开封是中国八大古都之—,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形成较早,集中体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但说起开封的养菊历史,时间却相当久远,据说已有3000余年。按这个时间推算,菊花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栽培了。
中国人爱菊,真是爱得如痴如醉,地久天长。
菊花最早的记载见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这里的“鞠”,当然就是菊花了。如果寻找历史依据,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屈原在他的著名叙事长诗《离骚》中就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认为,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就不错了。只要内心美好坚定,即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其苦。
晋陶渊明对菊花更是一往情深,他在诗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有菊,夫复何求!
到了唐代,观赏菊花进入盛期,花色花型也逐渐丰富起来。杜甫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李白不同,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两千石”,乐观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各有自己的情怀,白居易写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晚更清。”明显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元稹说得更直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在他眼中,菊花是一年中花卉绽放的终结者。
到了宋代,盆栽菊花得到普及,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评菊,插菊展菊,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举办“菊花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节和菊花花会,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兴起的。
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发人的情怀。随着养菊、赏菊的升温,吟菊的诗词佳作也多了起来。王安石面对菊花,直抒胸臆:“黄菊有至性,孤芳犯寒威。粉彩霜露间,亦足慰朝饥。”苏轼很直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菊花虽已枯萎了,但那傲霜挺拔的枝干在寒风中依然生机勃勃。既赞美了菊花的品格,亦隐喻了自己的情操。同样的风景,在陆游眼里是别一番模样:“龙山落帽未多时,陈迹依然使我悲。粲粲菊花何似好,阶前惟见束枯枝。”陆游生当北宋灭亡之际,面对国破家亡,他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了。
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并被镌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上。
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的赏菊诗: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他以宽广的胸襟放眼世界:喝一杯菊花酒吧,相逢一笑泯恩仇。和平,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在花卉王国里,菊科是一个兴旺庞大的家族,其近亲直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查一查菊谱,蓝目菊、金盏菊、雏菊、翠菊、矢车菊、三色菊、蛇目菊、波斯菊、异果菊、一点缨、天人菊、麦秆菊、黑心菊、万寿菊……就连大家熟知的向日葵,都是菊科大家族的成员。这些菊花开放时,每一种都能让你魂牵梦萦,心动心疼而痴迷。
话又说回来,这些菊花好看是好看,但在专家眼里,它们都是些点缀在村舍疏篱间婆娑的野菊,与登上大雅之堂的园艺观赏菊有着本质的不同。园艺观赏菊全靠人精心培育,从扦插到绽放,要耗去养花技师七分的人工,包括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嫁接打药以及防雨避霜等。这些繁琐的劳作,让园艺师难得闲暇。
即使是园艺观赏菊,品种也是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区别,按花朵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按花型分为单轮、松针、反卷、荷花、飞舞、莲座、圆球和满天星。按叶片缺刻深浅,能看出花朵的类型:叶裂缺刻圆钝的,多为宽瓣花;叶裂缺刻尖锐的,多为细瓣花。一朵菊花实际是一个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的中央为筒状花,边缘为舌状花。当筒状花发达,舌状花只有一轮时,称单瓣花;舌状花占多数时,称为重瓣花。舌状花多为不孕性花,有平伸如掌的平瓣,有卷曲如管的管瓣,有先端微凹如匙的匙瓣。颜色更是多种多样,经过一千多年的延续和发展,已经从早期的黄色和白色发展到现在的墨、紫、红、粉、绿等颜色,几乎把色序占完了。由于这些花瓣在花序上的排列方式不同,以及大小、色泽不一,构成了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的菊花类型。
我一口气将菊花的知识灌输了这么多,是不是读者把头都听大了?还请继续耐下性子来,再听听相关的有趣故事。
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大花类菊花的自然花期为10—11月,按说,这花期已经够长了。但园艺师们仍不满足,他们采取特定的栽培方式,控制光照时间,能使菊花按照人的意志一年四季开放。
最典型的是2007年8月,北京的气温高达三十多摄氏度。这天早上,去海淀公园散步的市民突然发现,公园里竟然出现了四百多盆盛开的菊花,风舞花韵,姿态怒放。这让人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感到不可思议,明明是傲霜的秋菊,怎么会在盛夏高温下怒放呢?原来,这正是来自开封的菊花大师创造的奇迹。他们不仅实现了让菊花按照预定时间开花的梦想,甚至还能利用花期控制,让菊花在春天与百花同放。
在我们欣赏菊花美丽的同时,我们真的应该对园艺大师们捧上一颗真诚的感念之心。大家哪里知道,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秋菊夏开,需要园艺师们从1月份就开始扦插,并挑选好早期菊花品种,像护理婴儿一样,经历冬春夏三个季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开封培育反季节菊花的难度和辛苦。
宋刘蒙撰《刘氏菊谱》,列菊名三十有五,并配以精美素描图。宋范成大撰《范村菊谱》,记所居范村之菊三十六种。到了清代,弘皎撰《菊谱》,记菊数量猛增至百种,可见清代养菊规模之大,菊花品种之丰富。
看来中国不缺有心人,古人对菊,真是一往情深。
在栽培上,一代代菊花园艺师传承先人智慧,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
致富广集五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都城临安(即杭州)已经有了花市、花会。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受到民间喜爱。之后他们将菊花与当地野菊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并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
明朝时候,栽菊技术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丰富了起来。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
从此,我国菊花遍及全球。
在长期的杂交、育种、栽培、繁育过程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更使它披上了迷人的尊贵面纱。菊的清雅和高洁,为中国历代诗人、画家所推崇,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者众多,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终能获得人们的青睐。正由于菊花的独特观赏性,才使它获得了中国十大名花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