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气象专题建筑物
大气是自然界与人类零距离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进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大气的微移细动,都会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气曾给人类赐予无穷无尽的福祉,也曾给人类造成刻骨铭心的灾难创伤。
为了将灾难创伤化为记忆和教训,为了深入研究大气变化的科学机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抗击、防御、减轻气象灾害意识和表达人们与气象灾害斗争的精神风貌;为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掌握和运用气象科学技术,应对气象灾害和建设和谐社会,于是便出现了许多有关气象专题的建筑物。
美国——龙卷风纪念公园
美国是世界上遭受龙卷风侵袭次数最多的国家,每年都有近千个龙卷风发生,故有“龙卷风之乡”之称。
龙卷风纪念公园坐落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占地面积很大,园内保存了许多龙卷风灾难遗迹,并添加了文字说明,供人们参观、游览、识记。
1871年10月8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附近的威廉森维尔村庄出现了一场特殊的龙卷风——火焰龙卷风(也称火龙卷)。旋转的强风裹挟着凶猛的烈火,瞬间把威廉森维尔村庄夷为平地,村里近百居民大部分被烈火烧死,幸存的仅有17人。美国人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次龙卷风灾难,便建起了这座“龙卷风纪念公园”。
龙卷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气象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它所经过的地方,大树被拔起、车辆被掀翻、建筑物被摧毁,有时还会导致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以及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害等严重灾情。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上都有大量关于龙卷风灾害的典例记载。
龙卷风主要有海龙卷、陆龙卷和火龙卷三种。海龙卷是发生在海面上的风灾,它会危及海上船只、岛屿和沿海渔村;陆龙卷是发生在陆地上的风灾,它会严重危及城市、乡村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火龙卷比较罕见,但它的危害几乎是毁灭性的,威廉森维尔村庄遭受的火龙卷灾害就是一个典例。龙卷风威力巨大,1956年9月24日,上海遭受了一场龙卷风,竟能把一个三四层楼高、110吨重的大储油桶“举”到15米高的空中,再抛到120多米以外的地方。
龙卷风是不可抗御的,但还是可以躲避的,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如果没有这些处所,应该迅速就近寻找低洼地伏在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英国——冰雹纪念碑
冰雹纪念碑矗立在英国东部巴顿地区的林肯郡,碑体用被冰雹砸过的还处于硬化过程的砖块砌成,碑身刻有描绘大雹暴灾害过程的铭文。
1883年7月3日22时30分,英国东部巴顿地区的林肯郡上空,突然一阵大冰雹疯狂地降落,砸向城镇和农村,持续了近半个小时。落下的雹块大小不一,最大的长12.7厘米、宽7.62厘米、重70.875克,破坏力十分骇人。这次雹灾给林肯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数量不少的人员伤亡,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次冰雹灾难,当地人便建起了这座“冰雹纪念碑”。
天降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降雹不一定会酿灾,如果降雹的时间比较短,而且降下的雹块又比较小,也是无灾无害的;但如果降雹的时间长了,而且降下的雹块又比较大,那就造成灾害了,英国东部巴顿地区林肯郡的雹灾就是典型的一例。
我国是冰雹灾害频发的国家,不但历史上有很多记载,近现代也有不少典型案例。最为惨烈的是我国近年多个超级冰雹灾群,如:1987年8月9—11日,雹灾群横扫全国2150个县(市),造成400多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毁坏房屋180多万间,受灾农作物504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以上。
我国抗御雹灾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明、清时代就有人采用土炮或鸟枪轰击雹云的方法进行消雹。1958年开始,国家特意给气象部门装备了55式37毫米口径单管高炮、65式37毫米口径双管高炮和火箭等,采用向雹云过冷部分发射炮弹或火箭的方法进行人工消雹。到目前为止,我国气象部门已经装备了大炮和火箭8000多门,参加消雹防灾的专业技术队伍已有3万多人。
中国——台风登陆纪念碑和标志物
在浙江省225千米的海岸线上,有3座“台风登陆纪念碑”和几十座台风登陆标志物。这些地标分别标明了60多年来数十个台风在浙江省境内登陆的具体地点,记录了各个台风登陆时,浙江各级政府和人民抗减台风灾害的顽强战斗风貌。特别是把这些台风所造成的灾难凝聚成永恒的记忆,留给历史和后人。
建设台风登陆标志物是为了加强防台减灾科普教育,增强社会公众防台减灾意识。浙江省气象局表示,台风地标是民众观瞻、传世留存之物,其构思设计融历史文化、科普教育和艺术品位为一体。
根据浙江省气象局和浙江省建设厅于2011年10月联合编印的《浙江台风登陆地标志物图集》显示,每一个台风登陆地标志物上都有地标铭文,内容一般包括台风编号、名称、登陆的时间、台风登陆点的地理名称以及经纬度、台风登陆时的强度、最大记录风速、台风过程风雨影响及致灾情况等。
台风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有孕育发生、发展成熟、衰减消亡3个阶段。发展成熟的台风一般都要登陆(并不是所有的台风都会登陆),登陆后的台风生命还可以平均维持46小时,最短的也有10来个小时,最长的能够达到100多个小时。成熟期的台风非常强悍,当它踏上陆地后,狂风暴雨一起肆虐,对沿海的船只、渔村、乡镇、城市进行疯狂的摧残与扫荡,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造成了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气象部门及相关单位都十分关注台风造成的灾难,在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和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诸如修固海堤、修建水闸、疏通排水系统等,将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
(左)冰雪博物馆 (右)中国台风博物馆
日本——冰雪博物馆
“冰雪博物馆”是20世纪30—40年代,建在日本石川县加贺市片山津的一座气象专题建筑物。博物馆内有映像装置、观察装置、人工制作装置和茶室。映像装置展示雪博士中谷宇吉郎多年的研究成果与业绩;观察装置可以观察冰雪的全态;人工制作装置可供参观者动手制作钻石雪;茶室可供参观者眺望远处美丽的白山。人们在这里可边玩边了解气象科学。
雪是北方冬天常见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雪既能给萧杀的冬天装点出美丽的景观,也能给凛冽的冷天带来特有的温馨。同时,下雪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所以我国历来就有“瑞雪兆丰年”之说。
雪给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可是,雪下大下久了也会造成灾害。暴风雪是下雪造灾酿祸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寒冷的冬天里,如果地面的温度降到-5℃以下,又有15.6 米/秒以上(相当于7级)大风时,大量纷降的雪就会被大风吹起卷走,并四处狂奔,这样就形成了暴风雪。严重的暴风雪能将大树拔起,电杆刮断,人畜吹倒卷走。
雪灾的另一种形式是雪崩,是积雪较多山区的山顶上,巨大的雪体塌裂向山下滑落的现象。雪崩的破坏力极大,沿途雪尘滚滚,能够摧毁森林、掩埋房舍、毁坏交通线路和通信设施等。
中国——台风博物馆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上海等沿海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台风光顾,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高达数百亿之巨。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的“拷门”是浙江省承受台风侵袭最凶险的三大“海门”之一,每当台风袭来,这里就惊涛拍岸、恶浪冲天、凶险万分。2003年6月,岱山县人民政府为提高公众抗防气象灾害意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投资数百万元,在“拷门”坝北头建起了中国首个灾难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馆内除了以图片、实物宣传演示台风外,还特设了台风观赏专席。台风季节,游客可在馆内隔着落地玻璃观赏台风到来时的惊涛骇浪。博物馆内安装的电子眼还能将台风的实时图像通过光缆直接发送到当地抗灾指挥部,为后方指挥抗台提供最准确的依据。
台风的能量非常巨大,据气象学家估算,一个中等台风的能量可抵得上2000颗原子弹或400枚2000吨级的氢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根据台风的能量就能知道它的破坏力有多大。
1922年8月2日,强台风袭击广东汕头,致使4万多人被夺去生命,财产损失7000多万多银元。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登陆中国东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2003年的13号强台风“杜鹃”,先后3次登陆广东,给我国华南地区造成了38人死亡、20亿元经济损失的重大灾害。像这样的典型例子不计其数。
中国台风博物馆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台风、认识台风、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