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网站

首页>作者文集>兰博文>文章

雾霾围城为哪般

  雾是天气现象,霾为环境事件,因常相伴相生、交替出现,故大家常用“雾霾天”来形容能见度低、空气恶化的灾害性天气。

  当我们还为雾霾遮住北京国庆美丽的容颜而遗憾、为美国歌手佩蒂·奥斯汀(曾获得格莱美奖)因哮喘发作取消10月18日北京演唱会而惋惜、为北京马拉松选手佩戴口罩出战而纠结之时,一场被网友戏称“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转瞬席卷整个东北,大范围雾霾围城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工业化进程不可回避的问题

  雾是天气现象,霾为环境事件,因常相伴相生、交替出现,故大家常用“雾霾天”来形容能见度低、空气恶化的灾害性天气。

  霾在古代自然环境下发生几率较少,但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方兴未艾,雾霾开始不时笼罩泰晤士河两岸,伦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城市便以“雾都”驰名。1952年12月5日伦敦发生毒雾(霾)事件,空气污染让人窒息,4000多生命因此离开人世,惨痛的教训令世人警醒。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为环渤海、长江河谷、四川盆地与珠江三角洲,也是霾光临最频繁的地区,最让国人牵肠挂肚的莫过于北京的雾霾。首都提出绿色奥运、公布蓝天指数、转移耗煤产业,建设碧水蓝天、绿树宜居城市以化解危机。但受人口基数大、污染物多元、三面环山等环境因素制约,以及环渤海工业城市密集、耗煤高、污染大、治理难等影响,雾霾天仍频繁光临北京,治理工作收效甚微。

  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的薄弱环节

  2013年10月20—22日,大雾与灰霾同时侵袭并盘踞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惨遭迷雾锁城,数十座城市笼罩在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之下,现代化都市在雾霾面前终显她脆弱的一面。

  “霾幕下的哈尔滨”街上能见度最低时不足5米,龙塔、百年铁路桥、阳明滩大桥等地标从视线消失,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太平机场全面停航,长途客车停运、公交延迟,城市短暂陷入瘫痪,成为第一个因雾霾中小学停课(两天)的城市。长春大雾持续浓厚,长吉城际动车限速每小时40千米,火车普遍晚点,高速公路禁入,等待车辆排起长龙,龙嘉机场取消数百架航班。沈阳绕城等8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京哈等7条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闭,未封闭的公路限制7座及以上客车、大货车上路,桃仙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数十座城市也相继沦陷在浓雾或灰霾之中。雾、霾预警信号黄、橙、红渐次升级、实时更新,航空中断、铁路延迟、道路受阻、水路不通现象十分普遍。

  “问道何须去远行,哈尔滨恰似仙境。”身历其境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城是如何沦为“海市蜃楼”的。早晨醒来发现窗户被淋上了一层乳胶漆,双眼莫辨;推开窗,空气犹如打翻了的海鲜铺子腥臊呛人;楼下卖口罩的转瞬脱销,无奈只好用衣物遮挡口鼻;开雾灯、打双闪,车行犹如汪洋中的破船,在烟波浩渺中无助地爬行,连近在咫尺的信号灯都难以分辨,交警不得不用喊叫代替手势指挥交通,一路上找不到道的、将车开到逆行线的、撞上护栏或马路牙子的比比皆是(笔者从家到单位仅7千米的路程,因控制车速、保持车距,竟行驶了40多分钟)。公交站台大量上班族滞留,一筹莫展,行人大多“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经常踩脚后跟才发现前边有人,甚至还有直接对面撞个满怀的,摘下口罩时发现呼吸处又黑又黄。空气长期优良的哈尔滨被雾霾“狠狠地撞了一下腰”,笼罩在前所未有的雾霾之中,“长这么大,头一次遇到这样的鬼天气!”人们无不感叹:“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喂人民服雾”。大家苦中作乐、相互调侃。

  

  多种环境因素叠加引致严重雾霾

  雾霾的出现,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缺一不可,而这次雾霾几乎囊括整个松辽平原、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个小时,严重到伸手不见五指,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雾霾的发生机理相当复杂,应为气候背景因素、天气条件成因、城市环境趋势、社会管理粗放等“多因一果”叠加所致的复合型污染。

  从气候背景因素来说,黑龙江、松花江洪水与抚顺洪灾期间洪水长时间滞留与过境,松辽流域在干流洪峰顶托作用下,中小河流及水库塘坝水位普遍偏高、水量大增,空气湿度大、土壤墒情偏涝、地表水汽蒸发量较高,大气湿度长期在高位徘徊并趋于饱和,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资源。

  从天气条件成因来讲,持续性“强逆温”“超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决定因素。受低压影响,东北区域迎来了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再次输送了大量水汽资源,强逆温层比较厚(犹如罩上一个暖盖子,抑制空气垂直向上扩散)。哈尔滨受弱冷空气影响,近地面气流静止无风,大气层结稳定,处于“超静稳”状态。长春则持续5天处于逆温状态,且风力过小。静稳与逆温使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流动与扩散,在水汽、气溶胶、悬浮颗粒物的逐渐累积与相互作用下,平原地区也出现了严重雾霾(北京、重庆均为环山“簸箕”状地形)。

  从城市环境趋势来想,下垫面日趋复杂、污染物排放多元,致使悬浮颗粒浓度偏高是雾霾发生的诱因。一是城市高楼林立,大多没有预留空气流动通道。高层楼宇间距过窄,空气在阻挡与摩擦作用下,在城区流通异常困难且流向复杂,静风、旋风现象不断增多,污染物在小范围集聚、升腾、下落,周而复始,很难稀释,极易累积。二是生活污染日趋复杂,加大了治理难度。汽车进入家庭,机动车数量猛增,且行驶区域过于密集;烧烤、宵夜、洗浴及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造成的低空污染也不容忽视,很多地方超出了气候与环境可承载能力。三是大规模建设造成扬尘如影随形。城市建设风潮此起彼伏,棚户区改造,高新区、开发区接踵而至,房地产开发盛况空前,大量土地闲置裸露,既无法耕种又成为扬尘的策源地,很多灰堆、沙堆、煤堆、物料堆不采取抑尘措施,建筑工地车水马龙、杂物到处丢弃、垃圾随意倾倒,新型工业化建设在逐步加快,环境保护的步伐却没跟上。大风天气尘土飞扬、黄沙漫天,扬沙与沙尘暴常乘虚而入;无风时则在空气中预留大量凝结核,成为引发雾霾的强劲推手。

  从社会管理粗放来看,燃煤供暖与秸秆焚烧令本来恶劣的空气“雾”上加“霾”。秋冬季是雾霾的多发期,与供暖期和秋收季相互重叠,这与城市管理粗放和农村不良习惯不无关系。一是燃煤供暖过于集中,极易引发叠加效应。哈尔滨是煤烟型城市,每年工业和采暖用煤量约达2840万吨,采取大规模集中供热模式,同一时间开栓、统一行动结束、力争达到标准温度。10月上旬哈尔滨的空气质量还很正常,20日供暖开栓后12个PM2.5监测站清一色六级(严重污染)、11个先后“爆表”(超过500峰值),南岗学府路、松北商大、呼兰师专、阿城会宁等数个监测站数据甚至达到1000,哈尔滨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雾霾接踵而至。试想一个城市数百个锅炉同时启动排放,对气候、环境造成的瞬间影响力会有多大。二是秸秆焚烧浪费资源,并加重了污染程度。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秸秆)曾是我国过去重要的能源供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化石燃料推广,秸秆却成为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作为牲畜饲料的需求也锐减。机械收割会将秸秆粉碎,不焚烧很难腐化成肥料且影响春播。为此,烧荒(露天焚烧秸秆、树叶、垃圾)蔚然成风,制造了大量低矮面污染源。燃煤粉尘与秸秆焚烧使气溶胶与悬浮颗粒浓度上升并大量滞留低空,为雾霾大规模发生与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多的凝结核,凌晨生成的辐射雾与徘徊不去的烟霾相互叠加,正是东北区域尤其是哈尔滨“不雾则已、一霾惊人”的原因所在。

  对身体健康、生活舒适构成严重威胁

  雾霾遮挡视线、阻碍交通易引发事故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对身体健康潜在危害很大。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指认,大气污染与烟草、紫外线、石棉等并列视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虽大气污染致癌率不高,但普遍存在难以避免),让人们对频繁光顾的“雾霾天”平添一丝担忧。

  雾霾天气压低,易胸闷、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污染物呛眼睛、刺激耳鼻喉发炎;紫外线弱,病菌活性增强,疾病传染加快,不利钙质吸收;光线弱,人精神懒散、低落、悲观甚至情绪失控。数百种化学颗粒混杂霾中,可入肺颗粒物(PM2.5)能黏附沉积人体呼吸道与肺泡并进入血液循环,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诱发肺癌,堪称“健康杀手”。最新研究显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7月8日报道),燃煤污染对居住在淮河以北5亿人口的心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北方人比南方人预期寿命减少5.5年左右。黑龙江四大煤矿(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与大庆(油城)向来是肺癌的高发区,而“森林氧吧”伊春肺癌患者却极其罕见,乃是环境与发病率的密切关联度的一个佐证。

  环境整治势在必行

  雾霾无论在工业革命发源地的伦敦、首善之区的北京以及一鸣惊人的哈尔滨,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雾霾天”,影响区域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约占国土面积的1/4,波及约6亿人口,这次东北也未幸免,为大气污染治理敲响了警钟。9月国务院曾印发治霾的总指南(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行动计划涵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排放治理、区域协作等多项措施,中央财政首先斥资50亿元,用于环渤海(京津冀蒙晋鲁)雾霾治理。这不仅仅是环渤海、长江河谷、四川盆地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课题,更应该成为全国的一致行动。

  解决雾霾“围城”必须探寻发生机理、完善能源结构、倡导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了解气候背景与天气条件,以便及时预警、提前应对;要加快PM2.5监测网络建设,通过监测数据梳理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地貌特征及经济发展阶段的治理措施;要清晰地评估出区域空气污染物的可承载能力,从技术手段上采取措施控制废气、粉尘排放(抑制这个制造雾霾的元凶);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要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筑施工、发展公共交通、根除燃放陋习,降低城市生活污染物(建筑粉尘、机动车尾气、烟尘)排放;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空气自我净化预留出时间与空间;要采取西欧分户供暖方式作为集中供暖的有益补充,用燃气或电代替燃煤供热,改良供热机制体制,减少污染物的集中排放;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燃料转化、饲料青储、板材利用的科研攻关和市场开发,否则在秸秆没有得到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光靠政府指令很难从源头上管控秸秆焚烧;要利用宣传手段普及雾霾天气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要强化对环境违法事件的查处、惩处力度,让迫害生态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人倾家荡产并付出血的代价。(作者:兰博文 张雪梅)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