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带来的变化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大刚告诉《北京科技报》,寒潮就是在冷空气的大规模侵袭下,出现的大范围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按照气象部门的规定,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10℃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的,才可以称为寒潮。
这些常见于秋末、初春和冬季的寒潮来势迅猛,常常使人猝不及防。陈大刚说,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在北极、西伯利亚和蒙古等地区形成。这些地方太阳辐射较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气温很低,所以大气的密度就会增加,造成空气收缩下沉。这些收缩的空气不断积累,进而形成一个庞大、宽广的冷高压气团。
当高压气团的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就会像垮塌的堤坝一样,向南方的低气压地区倾泻。每一次寒潮暴发后,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会随之降低,但是随着后续的气团逐渐聚集,一次新的寒潮又会暴发。“这次寒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它只能算今年秋季以来的最强寒潮”,陈大刚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的全国大范围暴雪天气,就是一次强寒潮天气带来的。其中北方局部地区的降雪量,甚至达到了60年一遇的程度。
虽然寒潮是一种每年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但是它带来的强冷空气和大风也常常给人们造成麻烦。1969年的寒潮,使渤海、黄海等地区的海上风力达到了10级。而此时又恰逢天文大潮,两者共同的作用下造成了渤海湾、莱洲湾几十年罕见的风暴潮。在山东北岸一带,海水上涨了3米多,冲毁海堤50多千米,海水倒灌30多千米。
陈大刚说,即便是普通的寒潮,也会给农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牧区,一次大规模的冷空气过后,牧草就会被冻住枯萎,牛羊会因没有食物而饿死。而农作物的损害更加严重,比如萝卜最多能在零下6℃的低温下生长,但是大多数的作物在0℃左右就会受到损害。
此外,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容易使冷暖空气的交界处发生雨雪天气,加之寒潮带来的降温,使积雪不容易融化,影响交通,造成人们出行困难。而寒潮天气产生的降水温度很低,如果落到物体上,就会直接冻结形成雨凇。这些雨凇凝结在植物上,能形成美丽的景观,但如果凝结在高压电线上就很危险了。当雨凇积累到一定的重量后,再加上大风引起的震荡,电线就会不堪重负而折断,造成大面积停电。
同时,寒潮对人体健康危害也不能忽视,容易诱发感冒等疾病。低温环境下,人们的鼻咽黏膜会变得干燥,并发生细小的破裂,使感冒病毒乘虚而入。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使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心血管病患者对寒潮也很敏感,在寒冷的天气下,血管会突然收缩,动脉压力随之升高,心肌的需氧量也相应增高,所以会造成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加重。
但是,寒潮其实也有正面的影响。陈大刚说,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的增高,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繁茂。
寒潮黄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当气象部门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后,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公众要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同时做好防风工作。(图片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