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第十届编委会会议召开
与会人员对杂志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围绕杂志的策划、选题、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气象知识》杂志主编陈云峰首先回顾了2014年《气象知识》的编辑出版工作。2014年,《气象知识》加强了区域专刊策划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编辑部流程,继续推进刊网互动,努力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2014年,《气象知识》出版正刊6期、科普活动1期、校园版增刊1期。发行量保持稳定上升态势,订阅量逐年递增明显,正刊发行量均保持6万以上,订阅量5万以上。
许小峰充分肯定了《气象知识》杂志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大背景下,《气象知识》杂志逆势而行,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在其他纯科普杂志停刊的同时,《气象知识》杂志应该居安思危,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许小峰强调,《气象知识》编辑部应当树立全媒体的思维发展杂志,明确定位,紧跟热点问题,紧贴天气气候服务需求传播气象知识。此外,调动科学家写科普文章的积极性,关注和跟踪重大科研项目,提升杂志的科技含量和趣味性,进一步吸引读者。许小峰指出,杂志可以施展的空间还有很多,《气象知识》应当进一步开拓市场和领域,跟上形势,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编委会顾问林之光指出,近年来,《气象知识》杂志蒸蒸日上,但还要解决文章“气象科学含量少、专家写的看不懂”的问题,因此应该着重培养作者群。编委会顾问庄肃明认为,《气象知识》可以围绕中国天气气候特点以及中国气象局制定的大的攻关课题组织科学性较强的专题。编委会委员邓帆认为,应该建立传播渠道和内容供应商相联系的平台,利用社会力量和前沿的传播方法推广气象知识。由于大众对一些气象术语理解混乱,编委会委员成秀虎提议,《气象知识》增加对概念正本清源的栏目,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从知识角度准确传播气象知识。
会议还讨论了2015年选题计划。2015年,《气象知识》杂志将推进吉林专题、四川专刊、安徽专刊、陕西专刊等。另外,为鼓励气象科普创作,会议还评选出2014年《气象知识》优秀文章、优秀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