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莹,两年前,我怀揣着对气象事业的憧憬,从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气象学专业毕业,踏入了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气象局,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在本科及研究生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大气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天气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等课程,同时也掌握了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天气学分析等实用技能。我的本科同专业同学中,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进入各县级气象局、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机构工作,也有一部分同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进入省、区、市气象局,以及民航空管局、科研院所、气象科技公司、新能源电力相关行业公司等机构工作,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云南省宜良县气象局地面观测站
工作之前对气象工作的了解
我与气象结缘于高考前夕,虽然是理科生,但从小我就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包含的大气知识是我与气象的初识。高三时了解到有大气科学这个专业,加上新闻报道里常提到的天气预报、气象预警,让我觉得气象工作者就像“天气侦探”,能解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奥秘,总能提前发现并告知大家天气的异常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那时的我,对气象工作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对气象的好奇未曾减少,对气象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期待着能够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气象工作者,为家乡的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际工作与之前了解的差距
在入职前,我曾以为气象工作就是每天看看云、测测风、报报天气预报,似乎相对简单且轻松。入职后,我才发现气象工作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县级气象局的气象业务工作重点是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把预报结果广泛向公众传播。我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气象服务的开展等。其中,数据收集与处理是基础,需要从各种气象观测设备中获取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这就需要有大量气象观测设备的连续观测。虽然现在已经实现由设备自动观测再把数据传输到业务平台,无需再进行人工观测,但观测设备的维护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则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预报产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进行跟踪,及时研判气象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并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这些工作内容与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较为契合,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县级气象局的工作同时也繁琐而又零碎,人少事可不少。尤其是汛期时候,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会让值班员整夜不能眠,需要时刻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变化,并及时向地方和其他相关部门发出灾害预警信号以供决策。
气象工作特点
气象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天气变化无常,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及时更新数据和预报。记得有一次汛期值班,天气情况比较复杂多变,临近下班时间,雷达图监测显示有一片强回波正在靠近宜良县域,作为当天值班员的我,立即来到业务平台前,盯住强回波的移动变化,做好随时发布预警信号的准备,过了几分钟,回波果然移入宜良境内,并且不断加强,造成局地强降水,降水量短短两小时就达到50毫米暴雨量级,但由于我们迅速行动、提前发布预警,及时叫应应急、防汛等部门,最终为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防范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气象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此外,气象工作还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如为农业生产提供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为地方举行的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等。在宜良,我们针对本地特色的烟叶种植、淡水鱼养殖、宝洪茶种植、樱花谷景区等,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及公众旅游活动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及农事生产建议等气象服务。这让我意识到,气象工作不仅仅是预报天气,更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起,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气象科普成为我们工作中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气象科普知识融入生活中,展现县级气象工作者的日常,使得公众更容易接收和接受气象知识。
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及感受
我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不少困难。首先,是数据的复杂性。气象观测数据量庞大且复杂,一个县域就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有时会出现数据异常或缺失的情况,需要我们到现场仔细排查原因并进行修正。这不仅考验我们的专业知识,也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致。其次,是预报的不确定性。尽管现在有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型和丰富的经验,但天气预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时预报的天气与实际发生的天气会有偏差,这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也敦促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预报水平。最后,是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不同用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如何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除此之外,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也有差别,天气学、气象统计等理论知识可以作为预报预测的基础,而其余的自动气象站装备保障、气象服务等内容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自主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掌握。我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偏向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对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更熟悉,而实际在县级气象局工作中,用到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很少,常常局限于某个局部区域的天气变化,因此很多内容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在这两年的工作中,也有一些成果令人欣喜。对于几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较高,灾害预警发布的提前时间较长,气象部门的工作得到了防汛等部门和群众的认可;科普宣传短视频也得到网友们“爱看、想看、多拍”的鼓励。这些成绩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气象工作的信心,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天气变化,减少灾害损失。
对工作的展望与寄语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在气象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将不断提高,我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预报技术和方法,为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对于有志从事气象行业的高考学子们,我想说:大气科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专业,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如果你对大气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索自然奥秘,那么大气科学专业将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关注气象事业的发展动态,了解行业需求,为将来从事气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未来一定会在气象领域大放异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