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形图》,在青藏高原东缘,有一座苍茫突兀的山岭拔地而起,集合起千山万岭,莽莽苍苍,逶迤东去,将中国内陆分为南北两半——这就是秦岭。有人说,“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中学地理课本里,我们就知道“秦岭—淮河”是我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而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
秦岭绵延1600多千米,雄踞40万千米2。关于秦岭这座山,在中国古籍中出现很早,但最早的名称是“南山”“中南”“终南”,可从《诗经》中找到这些名称。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乃秦岭名称的最早出处。而由此衍生的“秦岭,天下之大阻”,是现今描述秦岭最常引用的一句话。
在众多的山脉中,只有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它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雪后初晴,华山宛如仙境。谭怡颖 摄影
秦岭:中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屏障
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也是秦岭的主体,其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100~200千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中东部最高的山峰。
秦岭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数亿年来,秦岭形成和不断抬升构造了秦岭特有的地貌,从而带来气候环境的变化。秦岭不但在地理上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气候上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南坡具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种气候带特征。北坡气候具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带特征。秦岭常年(1991—2020年平均值)平均气温为13.5℃,其中北坡平均气温12.7℃,南坡平均气温14.2℃。
南坡在海拔800米以下为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为典型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因此,秦岭也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由于对水汽的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因此秦岭也是800毫米年降水量分界线。
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冬天,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西安等城市供暖期长达4个月。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
寒潮过境,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1000千米的四川盆地却依然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秦岭山脉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陕西省气象局数据显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秦岭常年平均气温为2.4℃,其中,北坡平均气温0.7℃,南坡平均气温3.6℃。
秦岭:中国的“生物基因库”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此地的自然禀赋给予了华夏文明蓬勃生长的动力。发源于秦岭北侧的渭河滋养关中平原,孕育了三秦文化。发源于秦岭南侧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于重庆,与巴蜀文化密不可分。而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也发源于秦岭南侧,支撑了荆楚文化的发展。
秦岭拥有广袤的森林,是“中国绿芯”。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秦岭面积不到全国的1%,但种子植物却占全国总科数的65.23%。
秦岭山脉中,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有很多珍贵品种。光鸟类就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黑鹳和朱鹮。其中,朱鹮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美景颇多且独具特色。天下闻名的西岳华山、秦岭主峰太白山、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其中,华山以险峻著称,由石灰石和砂岩构成的山峰,为登山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挑战。太白山作为秦岭主峰,其高寒气候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其成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宝地。金丝峡则以其生物多样性闻名,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是生态保护的典范。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秦岭为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水资源。秦岭也影响着这些地区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和特色。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苗木及葡萄、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能够发展,也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气候资源。
秦岭的气候资源,不但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气象助力山水“颜值”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生态气象服务正是近年来陕西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
陕西气象部门与甘肃、河南气象部门及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组建秦岭生态保护气象保障服务联合体,深入研究秦岭气候变化,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织密秦岭气候监测网,为深入研究太白山气候提供数据支撑。拔仙台气象站海拔高度3730米,为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大陆第一高的气象站;连续5年制作并发布《秦岭生态气候公报》,成为社会各界了解秦岭生态环境变化、参与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参考;深度挖掘秦岭气候宜居禀赋、气候舒适性、避暑气候条件、旅游气候条件优势,开展资源评估和品牌创建工作,共创建24个中国气候生态品牌,成为气象服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有益实践。
秦岭地形地貌复杂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和干旱较多,尤其6—8月,暴雨洪涝及其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多发易发。陕西省气象部门从2008年起对气象灾情进行普查,开展暴雨洪涝灾害精细化普查,制定暴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致灾临界雨量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风险预报。2020—2022年,完成暴雨、干旱、冰雹等8种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制。气象部门牢记嘱托,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秦岭四季:惊艳时光的自然画卷
秦岭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应当说一年四季都适合游览。
秦岭北坡短而陡,水流急湍,多山涧深谷,有“秦岭七十二峪”之称。红河谷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眉县营头镇境内,公园具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以“幽、奇、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名冠三秦,可谓“天下美景一谷收”。
秦岭南坡长而缓,呈现山高谷深的地貌,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涧河谷和盆地构成独特的秀丽风光,为旅游胜地。陕西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森林覆盖率66%。
这里精品景区形成集群,金丝峡景区、木王森林公园、牛背梁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在这里来一场生态之旅,尽可亲近自然、感受山水之美。
四季轮转,秦岭切换着不同“皮肤”,春夏唯美,秋冬惊艳,等待你来“打卡”!
致谢:陕西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文静、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娟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