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盘卧在林海雪原的“巨龙”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分享: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水岭,也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发源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低缓,全长1400余千米。大兴安岭山脉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差异显著,山脉东北坡,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大兴安岭绵延的山体北高南低,北段外形宽大,南段外形较窄。历经千百万年的剥蚀与风化,大兴安岭的数万座山峰,海拔在1100~1500米,从远处望去,山连山、岭连岭。

大兴安岭山脉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地理气候分界线。

俯瞰大兴安岭森林。李哲 摄影

夏秋季,太平洋的湿润暖流被大兴安岭阻挡在内蒙古高原之外,使得东南侧降水丰富,西北侧干旱。因而在大兴安岭东边,古时人们以渔耕、渔猎为主,西侧则更适宜从事游牧业。冬季,大兴安岭截留了西伯利亚寒流,干冷的亚洲冬季风吹过山岭,因此,东侧天气以万里无云的晴好天气为主,且气温明显高于西侧。

大兴安岭山脉作为中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参与了气候类型的分界。它与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起,构成了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为两侧不同地貌景观及气候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山脉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降水相对充足。山脉西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气温年较差较大。

具体到大兴安岭地区,这里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积雪覆盖时间达120~150天,冰冻期可达6个月,冻土深达3米。

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6~0.1℃1月最冷,平均气温-25.3℃,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3.0℃7月最热,平均气温有19.2℃,但也曾出现过40.5℃的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大风日数6~14天。

在这里,夏季昼长夜短,偶有北极光出现。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冬天,受蒙古冷高压影响,多来自高纬度的西北风,寒冷干燥,降水量占年降水量10%。夏天,受太平洋高压控制,多有东南季风经过,湿润温凉。

独特的气候资源 多样的自然景观

独特的气候和区域位置造就了大兴安岭地区景观的多样。春季碧空如练,杜鹃千里;夏季林海飞浪,百花吐艳;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冰雪连天。

大兴安岭的四季如此美好。清澈的溪流、广袤的森林和纯净的空气给多种野生动植物营造了绝佳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区已普查出野生植物966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占 60%。大兴安岭山脉连绵起伏,拥有多处火山和冰川运动的遗迹,蕴藏着钼、煤炭、铅锌、铜、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大兴安岭地区拥有神州北极”“神奇天象”“神秘石林”“龙江源头”“龙江第一湾”“冰雪童话世界等众多标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生态发展新动能绿色崛起正青春

大兴安岭地区因林而兴、因林而转。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发展之路。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结合林区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

目前,当地充分发掘生态、气候资源,多种产业蓬勃发展。20239月以来,大兴安岭地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他们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充分释放大兴安岭地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发掘林业工业产品,以及纯净且品质独特的林下产品(木耳、蘑菇等)资源。他们逐步拓宽市场,初步形成寒地生物、寒地测试、冰雪经济、文化旅游、绿色矿业、碳汇经济等生态主导型产业格局,使林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23年,大兴安岭地区接待游客4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84%。此外,当地积极发展寒地测试产业,释放大兴安岭极寒的气候资源优势,双寒产业也用冷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热动能。仅2023—2024年测试季,大兴安岭地区寒地测试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额近7000万元。

2023年以来,200兆瓦、100兆瓦风电项目分别落户塔河县、呼玛县,建成后也将大幅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能源发展,延伸新能源+”模式,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富民强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可以说,大兴安岭依托独特的绿色资源,建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红线面积占比高达74.4%的大兴安岭,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绿色崛起。

守护林海雪原 气象部门在行动

不过,大兴安岭地区是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区。黑龙江省雷击火主要发生在大兴安岭,占全省95%,防火期长达9个月。在森林防火方面,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密切关注雷电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配合森林防火部门开展追雷行动。建立了一队一车一场站的服务体系,确保快速响应。自2012年起,大兴安岭地区气象部门,致力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的建设,以推动常态化的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平均每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影响面积达到3.6万千米2。自2012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将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常驻加格达奇机场,专门针对大兴安岭林区开展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和生态修复的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邀约四海 共享大自然盛宴

作为国内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大兴安岭自然资源禀赋是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和纳碳储碳基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85.7%,森林面积710.7万公顷,占全省35.3%、占全国3.1%。森林蓄积6.4亿米3,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境内有大小河流500余条,湿地面积144.3万公顷,占全省28.1%

在这里,可尽享山川江河的磅礴壮美,赏遍森林湿地的秀色绵延。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是避暑、旅居、度假和康养之地。在这里,可以体验原始森林探险,漫步森林栈道、森林浴场,也可感受冬季运动的魅力,观赏气象景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吧!

致谢: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大兴安岭地区气候变化中心)工程师李博、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加格达奇国家基准气候站)高级工程师王梅对本文有贡献。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友情链接: 农村百事通 |大自然 |天文爱好者 |中国气象科普网
《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编辑部大事记|版权说明
联系我们|编读往来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京ICP备09074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