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白山植物王国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3日 来源:气象知识 分享:

“长白山因水而美,更因水而兴”。长白山区水资源丰沛、河网密布,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四大水系皆源出长白山区,更是因为曾经的火山运动形成了众多火山湖泊。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使得长白山地区以丰富完整的原始森林形态调节着东北的生态气候,以无限的能量孕育着众多生命,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长白山地区已知野生植物种类达2277种,其中低等植物550种、高等植物1727种,更不乏无数珍稀濒危物种。同时,这里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红松母树林原始群落,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一山四季,风物不同

长白山身处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地区,其四季之美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形容恰如其分。其植被在垂直高差达2000多米的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从山脚到山顶,不同海拔有着迥异的植被分布,几乎涵盖了从温带到北极的全部典型植被类型以及相应的植物区系成分,是欧亚大陆同纬度地区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段。高海拔、高纬度的长白山还处在日本海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寒流的相遇带,使得这里多雨雪,积雪期长达9个月。从长白山山脚下到海拔2100米的长白山天池顶部,可以分为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4种不同的山地垂直景观带。

针阔混交林是海拔1100米以下的玄武岩台地上的主要林区类型,针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常寒,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藤本植物十分繁茂,乔、灌、藤、草、蕨等在这一植物带中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暗针叶林带位于海拔1100~1700米的倾斜玄武岩高原上,属山地温带气候,这一区域内气候冷湿,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最多可达1000毫米。因此,这里生长的植物层次清晰、整齐高大,主要分为寒温性针叶林和温性针叶林两种,寒温性针叶林由云杉属和冷杉属树种构成,故又称为云冷杉林,此外还分布着隐域性的黄花落叶松林;温性针叶林则以长白松林和群系侧柏林群系为主。除针叶树木外,还伴生有槭树、花楸等阔叶树。苔藓较多,因此也有着“苔藓世界”的美誉。

岳桦林带海拔1700~2100米,这里属于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在这里,岳桦树7月长叶、9月落叶,一年只有两个月的生长期。这里坡度大,冷且多大风的同时降水多、湿度大,导致岳桦树生长得十分缓慢,但其生长形态极具特色,常为多枝丛生,为了适应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植株低矮且向一侧弯曲,树冠呈旗状形态,林下常有灌木及高草伴生。

高山苔原带位于海拔21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上部,这里属于高山寒带气候,平均气温不高于10℃,寒冷多雾。但冰冷并没有隔绝生命,这里降水充沛,同时由于海拔高、风力大,植被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具有生长周期短、植株矮小、根系肥大、花序大的特点,形成罕见的冰雪苔原景观。

长白山地区具有明显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峰峦叠嶂、高低悬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长白山特有的高山生态系统,决定了长白山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长白山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变化。长白山是珍稀野生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在构建整个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白山的植被形成维护了长白山的水源,有利于维护当地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功能,同时还形成了长白山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

林海茫茫,生机盎然

茫茫林海覆盖下的长白山脉一片生机勃勃。在高山区域,由于氧气稀薄、气温低、阳光强烈、辐射大,植物必须具备耐低温、耐干旱、耐高辐射和光合效率高等特征,因此这里生长着种类各异、高大挺拔的乔木,有被誉为“美人松”的珍稀植物长白松和为数不多的紫杉,也有被并称为中国东北 “三大硬阔(硬木阔叶树种)”的核桃楸、黄波罗与水曲柳,还有红松、东北红豆杉、云杉、臭松、落叶松、鱼鳞松、椴树、槭树、蒙古栎、白桦、硕桦、春榆、赤杨、山杨、大青杨等长白山特有的珍贵树种,它们以其独有的傲人身姿构成了长白山独特而靓丽的林海风景。

落叶松是长白山的代表性树种,也是长白山景色的核心,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落叶松树龄高达300年甚至更长。长白山落叶松林面积广袤,是中国最大的落叶松林之一。它具有喜强光、生长快、寿命长、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当地宝贵的乡土树种。其树干高大挺拔,树冠呈漏斗形,枝干粗壮有力,能够有效防止雪压。落叶松的树皮呈灰褐色,具有巨细无比的纵向皱纹;树干端直、节少,厚重坚实,心材与边材区别显著,材质坚韧,结构略粗,纹理直,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且不易腐朽,是松科植物中耐腐性和力学性较强的木材,工艺价值极高,是建筑、桥梁、舟车、枕木、矿柱、家具及木纤维工业所需的上佳原料。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根系发达,根系提取物可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制药业等领域,是不可多得的名贵树种。

高山花园,群芳争艳

长白山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有规律地垂直分布于高度不同的自然景观带。既有开放在初春之际的冰凌花、顶冰花,也有在晚秋盛开的龙胆、乌头;既有丛丛簇簇生长在沟谷湿地中的鸢尾花卉,也有傲然绽放在高山之巅的高山杜鹃。更有偃松、花楸、八角枫、金露梅、接骨木、朝鲜崖柏、杜松、暴马丁香、梨树、东北山梅花、风铃草等花草争相斗艳,用各色风姿装点着四季的长白山,“你方唱罢我登场”,生生不息,吸引了无数学者与游客前来一睹芳容。

“高山杜鹃惹人醉”,长白山是杜鹃花的故乡之一。每年春末夏初之际,在海拔1600~2300米的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地带,冰雪尚未完全融化,长白山巅依然白雪皑皑,高山杜鹃便在沟谷山坡上成片成群地竞相开放,铺满了整个坡谷,非常壮观。它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高山花卉,茎横卧,枝斜升,花瓣或乳白或淡黄,娇嫩艳丽,而它的叶片却厚实坚韧,在寒风中摇摆挺立,显出无限生机,与近处残雪和远处山巅相映成趣,花期长达50多天,是长白山之春的报春花和最壮丽的景观。

高山杜鹃不仅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保存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和进一步探索花卉植物耐寒性,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更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风景园林、庭院绿化等。

北地药库,名副其实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与降水的增加,融雪与雨水滋养了低海拔地区茂盛的林地草木。在长白山,木倒如鲸落,腐朽的树木融入土壤,又化作孕育千百种珍稀植物的摇篮。长白山地区拥有各类药用植物多达800余种,是我国五大药库之一,主要有人参、山楂、黄芪、五味子、贝母、天麻、红景天、松杉灵芝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数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药材,而长白山的野山参更是以其“形美、质坚硬,断面皮部显裂隙,形成层明显,气微香,味微苦且甘”等特征被誉为人参中珍品。人参入药最早可追溯至距今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神农百草经》中列人参为上品,以其“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止惊悸,明目开心益志,久服轻身延年”的神奇功效,将之誉为“百草之王、稀世珍宝”,而长白山的人参更被赞为“东北三宝”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纷至沓来的国内外学者孜孜不倦地对长白山人参展开了探索与研究,目前已从中发现和分离出30多种人参皂苷,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领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条件与别具一格的气候特点。长白山那一池天水,润泽了千里黑土地;那万顷的原始森林,也滋养了一方天地间的万物生灵。无论是四季的轮回还是气候的递变,所有物种之间复杂而神秘的演化都随着时间的流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铺展开来,最终造就了长白山绵延山岭中的神秘植物王国。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友情链接: 农村百事通 |大自然 |天文爱好者 |中国气象科普网
《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编辑部大事记|版权说明
联系我们|编读往来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京ICP备09074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