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座深沉厚重、大气恢宏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却又颇具现代化气息,更是一座老百姓心中的“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饱经沧桑的长春
我们读《宋史》的《岳飞传》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岳武穆王所说的黄龙府,就是今天的长春市农安县一带。
长春被誉为“北国春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更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它位于东北区域的地理中心,是长春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春古称“喜都”,在夏商周时期,就有肃慎民族游牧于此地;汉代以后,为扶余国故地;宋辽金为东京道、黄龙府;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归属辽东都司,为龙安站;清初属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封地。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清政府设置长春厅,这是长春近代城市建设的开端。长春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220多年了。《清稗类钞》记载:“长春即宽城子,其热度,冬夏均较奉天低五六度。冬至前后封河,二月杪三月初开冻。九十月至三月为雪期,时或下雨。山水最大时在五六月,涨落甚速。”长春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类型,东南部距离日本海不远,但长白山脉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因而,长春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且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4.6℃,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为–36.5℃;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无霜期140~150天,全年冰冻期5个月。
长春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20世纪30—40年代,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殖民和近代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激烈冲突。吉林八景之中的“深宫尘史”(伪满洲国皇宫博物院),是在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期的宫廷旧址上建立的遗址型博物院,是一处集伪满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景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仍有大量的存留,这些建筑记录着中华民族被侵略者肆意欺凌的近代历史。吉林省类似建筑有1200多处,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春市内,其中伪满洲国皇宫、八大部等日伪军政机构旧址、中央通邮便局等日伪时期的建筑至今保存相对完好,成为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奋发自强!
风光无限的长春
长春是一座影视之城,曾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曾几何时,这里星光璀璨。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几十年间先后拍摄红色经典故事片近千部,译制外国影片千余部。《平原游击队》《铁道卫士》《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五朵金花》等经典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随着时光流逝,如今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址已经变成了长影旧址博物馆。2020年12月1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长春是一座文化城。吉林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其中,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为世界一流学科。2000年吉林大学合并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组建成新的庞大的吉林大学。有人说:“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的校园之中。”仔细想来,这种说法确实还真有几分贴切。
长春是一座科技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光学、化学、生物学曾经是长春科技的最强品牌。唐敖庆、王大珩、蒋筑英等著名科学家都曾经在长春生活、工作过。
长春也是一座著名的工业城市,我国的第一辆红旗轿车就是从长春开向北京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集团,曾经连续多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榜。如今,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轨道客车厂撑起了吉林省工业的半壁江山。
长春又是一座园林城,与南京、杭州、昆明并列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长春市绿化面积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精致的园林设计体现在小区、校园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中。长春园林建设的精品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达到96%。净月潭水面平阔,与我国台湾日月潭共称为“南北双璧”。
长春还是一座雕塑城。长春人对城市雕塑情有独钟,徜徉在长春的大街小巷,总能在路边、湖畔、公园甚至街角楼头看到独具匠心和形式多样的城市雕塑。不仅如此,长春还有一座世界雕塑艺术主题公园,公园占地92公顷,水域面积11.8公顷。园内荟萃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401位雕塑家创作的451件(组)雕塑艺术精品。中西合璧的造园风格,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设计理念,使得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2008年,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斥资百万,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揽入“怀”中,作为镇园之宝。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国家首批重点公园,是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也是长春的一张靓丽名片,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充满幸福感的长春
斜雨飘风过春城,繁花苍翠满城中。长春的春天来得较晚,每年需到清明,强劲的春风才刮起来。几场春风刮过后,湖畔垂柳的枝条就抽出了绿绿的芽苞,休眠了一个漫长冬季的树木仿佛一夜之间披上了绿装。连翘花是长春的报春第一花,最早开出了小小的黄花。谷雨刚过,满城的树木就次第开花了,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海棠花争奇斗艳,榆叶梅、丁香、金达莱、樱桃花更是开得旖旎绚烂。春天的街道上、小区里、公园中花团锦簇,暗香浮动,满街的梧桐树含烟吐翠。春意盎然里,数不清的各色纸鸢从各个广场的角落腾身而起,在北方湛蓝的天空中招展飘摇、五彩斑斓。
长春是一个被称为有着“22℃夏天”的地方。短促的夏季来临,长春市区绿叶荫浓,仿佛绿树的海洋。环城高速公路90千米,两侧是550米宽的绿化带。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8%,居亚洲大城市首位。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长春之肺”,随着城市的发展,净月潭已经纳入了城市的“怀抱”。位于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的南溪湿地公园,也是风景如画。长春人生活在绿色森林之中,享受着温煦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每年的6—8月气候宜人、景色迷人,总有天南地北的人们到长春过“消夏节”,来享受得天独厚的“22℃的夏天”。
长春的秋天是金黄色的。秋风乍起,宽阔的街路两旁高大的梧桐上飘下金黄的落叶,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有轨电车驰过繁华的街路,带起一路飞舞的黄叶,成为长春秋季独有的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丰收的田野也是一片金黄:长春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为全球三大黑土区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农业是相当发达的;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其中榆树市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长春是中国优质粳米之都,长春大米闻名全国。2020年,长春市粮食总产量达到95亿千克,创造了历史新高。长春市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粮食贡献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
冰封雪裹是长春冬天的特色。每年一进入10月,深秋的气息就渐渐浓烈起来了,漫长寒冷的冬天很快就来了,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紧接着就出现了。寒冷的气候催生了冰雪极限运动,长春的冰雪运动是远近闻名的,莲花山、庙香山、天定山和净月潭是长春四大著名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距离长春市区38千米,是国内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综合性滑雪场;天定山滑雪场与长春龙嘉机场、长春市区距离均不超过15千米;庙香山滑雪场距长春市区较远,位于九台市波泥河镇大顶子山;净月潭滑雪场则紧靠市区,被人们誉为“城市中的旅游滑雪场”。长春四大滑雪场吸引了无数滑雪运动爱好者,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便有众多滑雪运动爱好者络绎而来,呼吸冬日长春清凉洁净的空气,体验高山滑雪带来的激情与刺激。特属于冬天的奇景也偶尔出现—2020年长春经历了罕见的“琥珀之冬”,11月的一场冰冻雨雪,使整个城市刹那间变成了一座水晶世界,树树挂满琥珀状的“冰溜子”,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煞是新奇。很多从小生活在长春的老年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晶莹的城市奇观。
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长春市的房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物价也比较适中,交通当然也很便捷,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共交通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线,航空、高速铁路连接世界四面八方。共有52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其中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52个民族的长春人和谐共处,共同奋斗,建设着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长春。
长春是“最具幸福感城市”。《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连续举办了1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国幸福城市实验室“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幸福感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指数、居民收入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市吸引力指数、公共安全指数、教育指数、交通指数、医疗健康指数9个一级指标和上百个细分二级指标,全国共有10亿多人次参与调查活动。长春市曾连续10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长春留给人们的印象正如它的城市精神“宽容大气、自强不息”,也如它的“城市之花”君子兰,质朴典雅、坦荡荡,有君子之风。生活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北国春城”长春总让人感觉春常在、幸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