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燕山 情系冬奥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来源:《气象知识》编辑部 分享:

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要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比赛由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共同承担,其中延庆赛区承办高山滑雪和所有滑行项目,张家口赛区(崇礼)承办大部分滑雪项目。这两个赛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属于燕山的山区。那么,为什么选在这里呢?首先来说说地理条件。冬奥会赛场对海拔落差的要求比较苛刻。例如,高山滑雪项目要求滑降场地的宽度至少为30米,滑道长度在2000米以上,高度差在800~1100米。延庆、张家口一带燕山的山区海拔落差超过800米的山峰数量众多,具备建设高山滑雪场的天然条件。

接下来谈一谈气象条件。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对气象条件比较“敏感”,有些极端天气甚至会导致比赛中断或延期。因此,气象条件在冬奥会举办城市选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以雪上项目的主要承办地张家口赛区为例,分别从气温、风、降雪等角度,领略一下燕山地区的气候优势和独特魅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冬奥会举办地应该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实际上,绝大多数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天气都非常温和,赛场内外虽然银装素裹,但大都温暖而湿润。如果气温过低则会影响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也容易导致冻伤。作为我国纬度最高、冬季运动项目开展最为活跃的城市,哈尔滨在申办2010年冬奥会时惨遭淘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气温太低(2月平均气温为12.4℃)。而气温过高会导致冰雪融化,进而影响赛事进程,为此,国际奥委会把“举办城市2月平均气温低于0℃”作为选址的一项核心气象指标。张家口赛区2月平均气温为10.0℃,既符合该气象指标,又不算太冷,在选址时得到了冰雪专家的青睐。风也会对滑雪运动产生重要影响,适宜的风力有利于运动员稳定发挥,杂乱的风向会影响运动员的判断。一般而言,风力小于3级(3.4~5.4米/秒)适宜滑雪,风力太大会影响滑雪技能的完成。比如,自由式滑雪中的空中技巧项目要求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7米/秒,冬季两项要求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跳台滑雪要求瞬时风速小于3米/秒。另外,风向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跳台滑雪中,大跳台分为两个坡,全长200多米,为了比赛的公平性,全程风向变化最好不超过90°,逆风更有利于比赛,突然而来的侧风(横风)会影响运动员的飞行姿态,甚至会把他们吹出赛道。2月,张家口赛区的平均风速为1.5~3.1米/秒,相当于2级左右的微风。风向也比较稳定,晚间及上午以东北风为主,中午至下午以西南风为主,对滑雪项目的开展十分有利。

云顶公园空中技巧场地

      对于燕山的雪,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进行了描写。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中的“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怒号,燕山的雪花实在太大了,把日月之光都遮住了,一片一片的被吹落在轩辕台(今河北涿鹿县桥山)上。此后,“如席”二字成为描写燕山雪花的标配,被后人频频借用。宋代王以宁也在词中说“遥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五代后晋以来,燕云十六州落入辽人之手,身在江淮的王以宁偶遇大雪,想起了当年率十万大军路过燕山,饮酒赏雪的情景。元明之际,燕山之雪从诗词延伸到了绘画之中。如元代萨都剌在《雪山壁图》上题道“一年在镇阳,燕山积雪飞太行”。明代董其昌也在他的《雪梅图》上题下了这样的诗句“燕山雪尽势嶙峋,写得家山事事真”。在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燕山的积雪似乎也比较壮观。曹尔堪就曾借用它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心情,诗中写道“燕山积雪高三尺,九月严霜天地坼”。可见,唐代以来,燕山之雪是诗词、绘画中的常客,燕山的雪大是众人皆知的。为啥燕山的雪下得这么大呢?燕山是华北北部一大山脉,横亘于京冀地区北部,东至山海关,西接太行山。冬半年,冷空气频繁入侵,经过燕山山脉时被迫抬升,水汽上升凝结,从而形成降雪。造成降雪的冷空气主要有两路:一路从咸海经新疆向东侵入燕山;另一路从贝加尔湖以东移至我国东北平原,后经渤海携带大量水汽后到达燕山。后者产生的降雪也叫“回流雪”。雪是冬奥会的必备之物,如果雪下得太大,是否会影响比赛?张家口赛区的大雪和暴雪主要发生在初冬和晚冬。2月张家口赛区正值隆冬,虽然降雪过程比较多(平均降雪日数为6.3天),但大多都是小到中雪的量级,不会对比赛产生太大影响。张家口赛区的降雪初日最早为10月13日,降雪终日最迟为4月30日,初、终日的多年平均分别为11月2日和4月6日;雪季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156天。从开始降雪至赛期始日(2月4日)的日数平均为94天,其中降雪最少年份也有70天。频繁的降雪洒落赛场,有利于在开幕前形成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景象。

除此之外,雾、霾也会对比赛产生影响。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大多数滑雪项目都会受其影响。而霾的出现意味着空气质量较差,会对运动员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近10年来,张家口赛区的大雾天气仅出现过1天,未出现过霾,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也就是说,雾、霾等高影响天气出现概率很小,不影响赛事举行。从地理因素以及气温、风、降雪、雾、霾等气象因素来看,燕山地区的确是举办冬奥会的风水宝地。

1980年中国健儿首次出征冬奥会,到1992年奖牌“零的突破”,再到2002年赢得“首枚金牌”,再到2015年“申办冬奥成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冬奥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期待2022年与大家相约燕山,情系冬奥,一起向未来!

(致谢:感谢冬奥气象服务团队范俊红首席、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与环境气象中心景华首席对本文的指导)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友情链接: 农村百事通 |大自然 |天文爱好者 |中国气象科普网
《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编辑部大事记|版权说明
联系我们|编读往来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京ICP备09074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