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与起伏地形、海陆分布、地表植被等特征相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众所周知,天气千变万化,气候复杂多样,如此形成的自然景观必然是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由气象条件而构成的气象风景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开发的重要项目,也是吸引观光客的一种旅游资源。
春夏秋冬四季嬗变所引起自然环境,如植被、天空的变化,以及风霜雨雪、虹霞光彩等天气现象,赋予了山水、楼阁等变幻的魅力。鉴于此,可以把这些可造景、育景并有观赏功能,因而吸引旅游者的大气现象或变化过程称为气象风景。
概括起来,气象风景大致离不开大气中发生的水汽凝结或者凝华现象、风和光等。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或者凝华会形成云雾景、雾凇(雨凇)景、冰雪景。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会被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散射、衍射,形成各种色彩缤纷、绚丽辉煌的光学现象,如蜃景、宝光景、旭日(夕阳)景、彩虹景等,成为旅游观赏的一种主要吸引物。风虽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人的听觉、触觉能够感受到它的清风凉意或澎湃豪迈;而风雨飘摇之中,原来寻常的田野、林舍一下子变得神秘莫测,无形中增添了朦胧感,这就是“风”景、雨景。
根据上述气象风景成因的简单分析,结合我国局地气候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的气象风景各具特色。
云雾景
俗话说,山为骨,云为衣,云雾多为名山胜景之一。南岳衡山,其主峰祝融峰,春云似烟,夏云如海,秋云如纱,冬云朦胧。庐山云雾,其轻如絮,其白如雪,其厚如毯,其光如银;或绚丽云海翻滚而来,或如万朵芙蓉蓬勃绽放,或云流汹涌似瀑布倾泻,或彩霞映照若锦缎铺天。黄山云海更是一绝,那里的群峰一刻也离不开云雾的点缀,云海雾浪中的山峰,犹如大海中的岛屿;远处山连云、云拥山,更似梦幻中的海市蜃楼,云生景变,云动景移,百里黄山因而变幻无穷。
雨景
春天里,烟雨中的江南是一首朦胧诗,且不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就曾经让乾隆每次南巡至此便不忍离去。这里的春季常常细雨霏霏,就是在晴天,也会有烟雨满楼之态,荡舟湖中,使人有“雾中之船天上坐”的幻觉。而杭州西湖的雨景更迷人,雨中西湖,似笼薄纱,活脱脱一幅朦朦胧胧的山水画。其实,对于春雨中游湖,古代诗人早已赞不绝口,如“春云漠漠雨疏疏,小艇冲烟入画图”“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如果你怀揣着历史,背负着文化,去欣赏烟雨中的江南春色,更有一番别样味道。
“风”景
“风摇竹影有声画”。夜晚,在名山大川,那阵阵松涛声或激起遐想,或催人入睡。在海边,那阵阵清凉的海风,伴着涛声,同样也会使人心潮起伏。
“下关风”是云南大理最具特色的风光之一,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合称大理的“风花雪月”。风季时,这里几乎每天狂风呼啸,有时刮得地动山摇,屋瓦雷鸣。除了听风声外,它的“雕刻”功能也值得观赏琢磨一番。在长期大风吹袭下,下关市以北几千米内公路两侧的树木都成了“偏形树”,即树木迎风的西侧几乎枝叶全无。
在辽阔的沙漠上,沙丘连绵起伏,宛如奔腾的浪潮,沙丘图案更是各种各样,有的像月牙,有的像金字塔,而且它们的轮廓随着风吹不时变换。你更可以在新疆目睹由风蚀而成的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是“风蚀”的意思。在罗布泊一带、柴达木盆地边缘、准噶尔盆地西部,年复一年,风沙鬼斧神工地造出了酷似古城遗迹的风雕土石奇景。新疆乌尔禾地区就有这样一座“古城堡”,远远望去,像是楼台耸立、街道纵横,走近一看,却不是屋舍俨然、市井繁荣的城市,而是层层叠叠的陡崖石壁,被人们称之为“风城”“魔鬼城”。当然,你还可以到内蒙古达拉旗的响沙湾、宁夏中卫的响沙山、新疆巴里坤的鸣沙山去听一听沙子“唱歌”的声音。
日光景
与太阳有关的气象风景,那就是它的光线经大气反射、折射或衍射后形成的种种光学现象,这往往也被人们所向往,有些更是难得一见。
如彩色光环围绕人影的宝光,被称为“佛光”,它指的是太阳自观赏者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观赏者面前的云彩之上,经其中细小冰晶与水滴折射、反射而形成独特的彩色圆圈,而人影正在其中。宝光的出现,原则上要阳光、地形和云海等众多自然因素相结合,只有在极少数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地方才可欣赏到。19世纪初,科学界便把这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命名为“宝光”。峨眉山、庐山、黄山、泰山等地都是有可能观赏到它的好去处。
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一般来说,海市蜃楼会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有时会突然出现栩栩如生的楼房、树木、轮船、行人等,且时隐时现,这就是海市蜃楼奇观。在山东青岛和蓬莱海面、河北北戴河、长江南通江面、洞庭湖湖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地就曾经出现过。它和宝光一样,太神奇了,且可遇不可求。这类难得一见的虚无缥缈幻景,说它们微妙一点也不过分。
夏日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也是一道亮丽的景色。它是太阳光以一定角度照在天空中水滴上所发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太阳光照射到雨滴后,在雨滴内会发生折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偏离,其中紫色光的折射程度最大,红色光的折射最小,其他各色光则介乎于两者之间,折射光线经雨滴的后缘内反射后,再经过雨滴和大气折射到我们的眼里,于是就看到了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拱形七色彩桥。当然,不一定限于雨后,飞溅的瀑布水珠遇太阳一照,同样也会产生长虹一道,如在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处就可以欣赏到瀑布彩虹的美景;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亦可以人工制造彩虹。
霜景
秋霜是深秋季节最突出的一种天气现象,它与某些树叶相“碰触”而产生的红叶美景为历代文人传颂。元代王实甫的“晓来谁染枫林醉”名句中的一个“醉”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枫叶的颜色和魅力;而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灿若红霞的山野秋景图。唐代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北宋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以及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只有江枫偏得意,夜摇霜水染红衣”,都是赞扬这种因霜出现的美景的。真是秋霜点缀秋色,给人类描绘出一个流金世界。
毛泽东主席对秋季霜天似乎特别喜爱,在他已发表的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从内容到意境都突破了传统的影响,可以说开辟了秋霜诗词的新篇章。
华夏大地上,可观红叶的胜地不少,其中北京香山、长沙岳麓山、南京栖霞山和苏州天平山被称为我国四大秋天观赏红叶胜地。就香山红叶,陈毅元帅曾有诗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道出了霜与红叶的关系。霜降时节,香山方圆近200公顷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是层层叠叠的红艳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
冰雪景
一般人认为,只有在冬季到塞外才能看到原驰蜡象、山舞银蛇的壮观景色,然而,四川岷山主峰雪宝顶下黄龙沟“玉障参天,一经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让人 “更喜岷山千里雪”。而终年积雪不化,布满冰川、冰塔林的云南玉龙雪山,恰似身披银鳞的巨龙腾驾于云雾之上,这里景色千变万化,伴着冰雪景值得欣赏的有著名的金沙劈流、玉湖倒影、三春笼烟、六月雪带、云霞五色、夜月双辉、晓前曙色、暝后夕阳、白泉玉液、绿雪奇峰、龙甲生云、银灯炫焰等12景。
如果你能去三江源头,不仅能体会一下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的气势,而且可以亲眼目睹万里长江取之不尽的源泉—那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莹皎洁的大冰川。当然,若深入世界屋脊,仰望珠峰,那白色世界则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另外,冰雪艺术景观是人类利用冰雪雕塑的各种造型景观。这是寒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雕塑艺术,如中国哈尔滨冰雪节上的众多冰雕,每年都吸引众多游人前去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