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日茅兰沟
茅兰沟是黑龙江畔嘉荫县境内的秀丽景观。嘉荫是黑龙江省一个被称为恐龙之乡的边境小县,只有几万人口。县城规划得很好,绿树掩映的江堤、整齐的街道、稀少的车辆,处处给人以恬静和美的感觉。茅兰沟风景区就位于嘉荫县城西67千米处小兴安岭的林海中。
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往伊春方向行驶,大约行驶40千米,从县内一个叫乌云的地方下道,再经过1个小时的土道,就到了茅兰沟。
这里是国家地质公园。面积48平方千米,海拔400多米,山高平均80米,最高峰200米,山沟深100多米,河谷总长15千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这里丰富多样的地貌——石老妪、观音峰、骆驼峰、马鞍峰;茅兰河是黑龙江右岸的一条小支流,茅兰河受地形影响,形成跌水并发育成众多瀑布和深潭——茅兰瀑布、迷你瀑布、袖珍瀑布、黑龙潭、三阶潭、五阶潭、仙女池。
我们告别烈日、沿着杨木阶梯向地平线下走去。杨木阶梯好似万绿丛中的一道白练,一直通向100多米深的山沟深处,我们顿时感受到这里凉爽的小气候。阶梯尽处,一片独特风光映入眼帘:山涧流水景象壮观,涧水10多米宽,水清透底;两岸陡峭山石美轮美奂,一块几米高的巨石立于水中,水拍巨石,浪花飞溅,隆隆有声;石上青苔鲜绿,水中青草可见;数百米外,两峰耸立,一道细瘦清水于两峰中间漏漏流出,似一道银白细练,奇特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一位学者热心地告诉我们,茅兰沟是以印支期花岗岩构造峰林地貌和第四纪冰缘地貌、新构造崩塌地貌为代表的地质地貌综合体,是目前小兴安岭发现唯一一处类型最齐全、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的花岗岩峡谷地质遗迹,也是印支期花岗岩形成构造峡谷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这对于研究印支期花岗岩构造剥蚀作用、第四纪冰缘作用新构造运动及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印支期花岗岩形成构造峡谷地质遗迹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
在茅兰沟峡谷的一个翻开的书样石刻上,记录着这样的文字:“2.5亿年前的印支构造运动,使这个曾被海水覆盖的地区形成了一片巨大的花岗岩岩基,在侏罗纪时期隆升到地表。经过燕山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花岗岩断层不断发育,岩层塌陷,形成了构造破坏带。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风雨洗礼、风化冲蚀,形成了现在的茅兰峡谷地带。”
茅兰沟云集了枫桦、红松、落叶松、鱼鳞松等北方各种珍贵的树种。碗口粗的白杨树笔直挺拔,柞树用黑厚的树皮展示着力量,成片的白桦林仿佛是迎接贵宾的仪仗队……我们似乎来到了一座北方的森林植物园。带着惬意和满足漫步林中,我们尽情地吮吸林中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它给我们的身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番享受。
茅兰沟最吸引人处,是几百米外的银河瀑布。瀑布从断壁上飞泻而下,一波三折,落差几十米,大瀑布水帘直下,飞泻如注;小瀑布水花朵朵,细细碎碎。瀑布形成的溪水奔流而去,伸入丛山密林之中。一座拱型小木桥跨越溪上,充满诗情画意。瀑布下的水潭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游鱼在水中游弋,许多摄影爱好者赤脚进入溪水中抢拍瀑布镜头。
我们离开瀑布的溪水沿着山坡拾阶而上,缓步台上一个可以容纳20多人的遮阴亭善解人意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休息片刻,我们结束了这次旅游,依依不舍地与“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矮矮树,叮叮咚咚泉”秀美动人的茅兰沟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