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季印象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0日 来源:气象知识 分享:

  行走在吉林大地,感受高山峻拔、江水浩荡、草原辽阔的多元风景,无疑是一次人生的壮游。我爱吉林,不仅仅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更因为她厚重的人文历史、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孕育的壮美自然风光,还有淳朴无华的民风民情,总是那样令人留恋向往。

五花山《五彩秋色》 尹立武 摄

  春天的记忆:开江鱼与大风车

  吉林的春天来得晚,但来得猛烈。一夜醒来,树也绿了,花也开了。每年的4月中旬,吉林的春天就真正来了。这时节,松花江冰层瓦解出现了流凌——开江了。开江分为“文开江”和“武开江”两种。所谓“文开江”是指冰面一点一点“渐进”开化。“武开江”是指气温骤升冰面骤然消解,随着一声巨响,松花江“顿然”开化。近年暖冬多起来,“武开江”已经很少见了。

  开江后,人们开始捕捞冰封在江中已经小半年的“美味”开江鱼。开江鱼之所以美味,是因为在整个冬季的冰封下,鱼的脂肪消耗殆尽、杂物已排放干净。变得肉质紧致、异常鲜美。与其他时节的鱼或海鱼自然不同,开江鱼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在中国著名的“四大鲜”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年之中,只有4月份的20多天中才可以吃到鲜美的开江鱼。再迟些,鱼儿便没有了那种鲜美。 吉林人最喜好的就是“江水炖江鱼”。早年的做法是在江边架起一口铁锅,一瓢江水、一把盐巴,再加上若干干辣椒。把开江鱼拾掇干净下到锅里,用不了半个时辰,就鱼香四溢了。至今还有好多人以吃过纯正的江水炖江鱼而沾沾自喜。

  说起巨大的风车,人们可能联想到荷兰或者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其实,风车是吉林春天的一道风景。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春季风力资源蕴藏极为丰富。几十个巨大的风车阵成为茫茫草原的独特景观。几十米高的风车阵最多的达到100多个,风轮旋转,蔚为壮观。

  吉林西部地区与大兴安岭毗邻,中西部为松辽平原,这种地形地势导致中西部平原区形成了特定的风洞效应。加上地形平坦开阔,植被覆盖率低,每年风力≥ 6级的日数达60~80天,每年风力≥8级的日数达40~60天,成为全省年大风日数最高值区。“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便是吉林省西部严酷气候特征的写照,如今大风却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吉林风能开发利用已占全国风力开发总量的10%左右。绿野、蓝天、白云、劲风,春季草原自然风光和壮观的风电场,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动人画面。

  夏日的风情:到长白山去

  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康熙皇帝曾说长白山是中华祖山,为东岳泰山之来龙。这种说法得到了后代很多地理学家的认可。长白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荒山的原型,它还是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中描写的那座雪山。

  长白山是历史上火山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火山在漫长岁月中的无数次激情喷发,为长白山塑造了无与伦比的火山地貌景观,留下了天池、温泉、大峡谷和地下森林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长白山植被景观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山地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是一座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的温带山地生态博物馆。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750米。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16座,16座山峰捧出一颗明珠——长白山天池。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有对长白山最早的文字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长白山古称不咸山、大荒山。3000年前的肃慎是满族的原始先民。战国后,肃慎先后称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崛起于长白山的女真人在宋、辽、金割据中灭辽攻宋,入主中原。其后裔满族在明朝末年十万藤甲入关,建立了“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夏季,长白山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到长白山避暑览胜的游人最多。山峰陡峻,峡谷幽深。看漫山野花,游原始森林,瀑布飞流直下,天池静美如画。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山间清新空气,欣赏着目不暇接的高山美景,品尝着温泉水煮熟的鸡蛋。那份惬意里早把登山的辛劳忘记了。

  我曾多次登长白山,深爱她的雄浑壮美,高耸峻拔。站在长白山巅极目远眺,群山如波涛在脚下,云海滔滔就在眼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长白山,还能说什么呢?

长白林海日出 成坤 摄

  秋天的色彩:苇海仙鹤和五花山

  秋风乍起,活色生香。从芦花飞舞的西北平原到东南部的五花山,吉林的秋天不只是金黄的麦浪。

  苇海茫茫,芦花飘荡,秋到向海。向海湿地是与扎龙湿地齐名的丹顶鹤的故乡。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辽平原边缘,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南北最长45千米,东西最宽42千米。霍林河、额穆泰河、洮儿河三条大河注入湿地,20多个湖泊和上百个泡沼星罗棋布。珍稀禽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鹤、天鹅、金雕等。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1992年向海即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吉林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说法。1754年乾隆皇帝东巡时曾在向海亲笔题下“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两块碑文。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向海后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像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这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秋高气爽,丹顶鹤凌空飞向云端,清脆的鹤唳声响彻耳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吉林八景中,我去向海的次数最多,曾写过《寻找回来的向海》。

  10月上旬是长白山区最美的季节。白桦红枫、绿松黄杨,一场秋风,涂染了山山岭岭的颜色,这就是长白山区美到眩晕的秋景——五花山。

  五花山中还藏着历史呢!从通化市出发,翻越五女峰,就进入到了集安盆地。五花山围裹的集安盆地分布着闻名海内外的高句丽时代古墓群。第一次游历集安,我曾被遍布城区高大的高丽古墓所震撼。坐落在集安市区东北5千米龙山脚下的将军坟,是一座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墓。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近石墓,依稀可见石体上久远的打磨痕迹。这是高句丽第20位王长寿王的陵寝。建于5世纪初,以1100余块修凿工整的长方型花岗岩石条垒筑而成,中间以卵石和沙砾填充。为了防止自身质量压迫使条石外移,四面各放置着巨大的护坟石。“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坐落在集安城东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所立,迄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它是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碑体重约37吨。整座石碑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

  这是我在五花山中的鸭绿江边领略到的一个白衣民族千年王城的历史遗存。

  冬季的风景:查干湖冬捕与吉林雾凇

  我对吉林冬天的风景最深刻的印象是查干湖冬捕和吉林雾凇。

  一网拉出10万千克鳙鱼(胖头鱼),那场面确实壮观大气。每年12月到翌年2月是查干湖冰面上最热闹的时候。无数的人们冲风冒寒从四面八方赶往查干湖,观看冰湖冬捕。此时的查干湖朔风飘雪,滴水成冰。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境内,蒙古语意为“圣水湖”。整个湖泊南北长37千米,东西宽17千米,湖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28千米,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查干湖的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鱼虾,尤以鳙鱼最为著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此曾有描述。

  我看到的查干湖冬捕是这样的:在渔把头确定好捕捞区域后,渔工们在1米左右的冰层上凿出几百个冰窟窿,然后在冰下穿杆引线、下网,下网的过程需要近10个小时。收网时,几匹健壮的蒙古马拉动绞盘出网,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儿从宽1米、长2米的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鱼跃欢跳,然后被冻僵码成鱼垛。

  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祭湖醒网仪式——祭湖神、唤醒沉睡的渔网,看着很是新鲜。据说这个习俗是从辽金时代延续下来的。还有就是头鱼拍卖,一条10千克左右的头鱼竟能拍到20万元,让人看着煞是惊奇。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独有吉林雾凇是人工仙境。沿堤岸望去,江畔长堤上雪柳披拂、松菊怒放、婀娜多姿、美丽绝伦。间或把一两个穿红着绿的游人摄入镜头,那画面更是美不胜收。

  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数十里是一条不冻的江,雾凇主要出现在松花江沿岸及雾凇岛。冬季清晨气温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尽管松花湖面上结 了1米厚的坚冰,而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温度却在零上4℃。这25~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锅般地腾起水雾,凝华成几十里江岸雾凇。

  低温地区不可能有不冻的江水,江水不冻的地区不可能有如此低温的大气环境,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美妙来处。据吉林市气象观测站记录,吉林雾凇季节一般从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到翌年的3月上旬结束。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友情链接: 农村百事通 |大自然 |天文爱好者 |中国气象科普网
《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编辑部大事记|版权说明
联系我们|编读往来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京ICP备09074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