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无线防灾预警系统-NWR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来源:气象知识 分享:

  当今世界各国气象部门都使用多种媒体来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美国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还根据其突发性灾害多,且预报时效短的特点, 搞了一个全国性无线防灾预警系统。近几年,他们还和联邦通信委员会紧急预警系统 (EAS) 联合,建成了一个美国全灾害紧急预警系统。 但是,该系统的名称仍然沿用了原有的名称-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天气无线全灾害广播系统 (NOAA WEATHER RADIO ALL HAZARDS SYSTEM), 简称—NWR。 广播时又称 "国家天气之声"。

  这个网络系统覆盖了全美50个州, 还包括波多黎各, 维京岛等海外领地以及近海海面; 共用了7个广播频率, 全国有940发射和转播台, 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由于所用频率都是甚高频(VHF),一般收音机无法收到其广播。 要用一种特殊的收音机-‘天气收音机’(Weather Radio)。 购置了这种特制的收音机后, 可向机内输入使用者所在地的一个或几个地名的数字代码, 遇有这个地方的灾害警报时, 天气收音机会被一信号自动激活和打开, 然后发出警示音, 并开始广播。 这种受音机是根据国家海洋大气局设定的标准, 由无线电厂商制作。 在一般电器商店都可买到。 实际上, 这种收音机通常多与常规收音机结合在一体, 实行一机多用。 不管有几种功能, 只要发布警报, 其它功能一律被停止, 转而广播警报。 收音机的型号也多种多样, 有台式的,也有车用和便携式的, 有的还和手机,报话机或掌上电脑相结合。 价格从20美元到200多美元不等。

  警报的内容主要的,大多的是气象灾害, 包括: 大风, 暴雨, 暴风雪, 沙暴, 大雷暴, 冰雹, 山洪, 洪水, 龙卷风, 飓风, 台风, 等等。 还有与气象相关的自然灾害如: 森林和草原火灾, 泥石流, 雪崩等。 再有就是相邻学科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 海啸, 风暴潮, 火山爆发, 等等。 近几年警报内容又扩展到了环境灾害, 如有害化学物的泄漏,挥发, 油气井喷发,爆炸, 油轮漏油污染水面, 核电站泄漏的核辐射污染, 等等。 近几年由于与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紧急预警系统相结合, 警报内容更进一步扩大到社会的,甚至于人为的事故和灾害方面。 如火车出轨, 海上船舶碰撞, 翻船事故, 17岁以下少年儿童被拐骗劫持且有生命危险的等等。 再有就是恐怖分子的袭击。 这当然是近几年的事。 所谓社会灾害, 指的是: 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 情况紧急, 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挽救和抢救人民生命的, 而信息必须是政府机构及其授权机构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的。 可以看出, 这个预警系统, 实际上是利用天气警报广播系统这个平台, 增加了其它各种自然和社会灾害的内容, 几乎是无所不包。 而警报的内容不仅有预警, 也有是实况通报, 如地震和森林火灾等; 还有是要求采取行动, 如命令撤离等。

  这个系统由国家海洋大气局和联邦通信委员会紧急预警系统共同领导和主持,由国家海洋大气局主要来承办和实施。 各种气象灾害警报, 是按国家天气局的标准, 由国家海洋大气局所属和授权的气象台及有关单位,如国家飓风中心, 强风暴中心等在一定的地区内发布。 其它有关授权部门要发布警报, 须根据联邦政府的有关法律和规定以及与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相关协议, 把警报内容通过正规渠道传给气象部门, 由气象部门在一定地区广播发布。

  这个系统的宗旨很明确, 就是通过发布各种灾害警报, 以尽量避免和减少人民生命的危害, 拯救和挽救人民的生命。 它的优点是: 覆盖面广达全国50个州, 95%以上的人口;并且系统全天24小时不停的运转;;再者,警报的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灾害;这个系统虽然是全国性系统,但只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区广播, 而使其它地区免受无关灾害信息骚扰;由于这个系统设备简单,普通民众投入很少, 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 ‘只要花买一双鞋的钱, 购置一台收音机’。 而该系统最为突出的特点是: 警报信息的迅捷性和侵入性的传递方式。 不管听众处于何种状态,是工作或休息, 也不管是愿意或不愿意, 警报会自然传达到。 这是它和电视, 广播等其它媒体所不同的特点。 而它的这些特点,对于突发性的和难于预报的灾害,如山洪暴发, 泥石流以及预报时效特短的灾害如龙卷风, 冰雹等都是很好的。

  加拿大环境部也在该国建了一个类似的无线天气广播系统。 并在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事实上, 因为加拿大大部分居民都住在靠近美国边境一百公里以内地区, 因此有些加拿大人也在使用美国的这个警报系统。

  存在的问题是, 不少美国人只知道有天气警报广播(WEATHER RADIO), 不知道有全灾害警报系统。 在龙卷风等灾害频发的中部地区, 群众对天气警报广播系统还比较感兴趣, 而不少其它地区的人, 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通过电视或网上了解一下预报和灾情就可以了, 不愿有更多灾害信息的侵扰。 因此,要实现这个系统的目标—把警报发到各个单位和各家各户—还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友情链接: 农村百事通 |大自然 |天文爱好者 |中国气象科普网
《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编辑部大事记|版权说明
联系我们|编读往来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京ICP备09074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7号